【马克思主义学院】感知浙江|织就千年经纬 智启时代新章

发布者:吴一凡发布时间:2025-04-16浏览次数:10

深度感知思政教育与产业实践融合,博鱼体育马克思主义学院于415日组织学生走进巴鲁特服装公司总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触摸历史脉络:纺织文明的活态传承

在“纺织服装艺术博物馆”内,同学们开启了一场跨越三千年的纺织文明之旅。从商周时期的麻葛织物到宋代缂丝技艺,从明清蓝印花布到现代智能纺织机械,展柜中的骨针、织机、绸缎等文物串联起中华纺织史的完整脉络。

在桑蚕丝工艺体验区,讲解员通过“养蚕—缫丝—织造”全流程演示,生动阐释了“一根丝线织就的文明史”。古代黄铜熨斗的蒸汽孔设计、宋代提花机的传动原理,这些细节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创新精神。


科技赋能转型:智能制造的产业密码

步入数字化生产车间,智能吊挂系统、智能裁床等颠覆了同学们对传统纺织的认知。智能悬挂系统以磁悬浮轨道为纽带,将裁片、缝制、质检等环节无缝衔接。银白色的悬挂轨道上,成衣半成品如流光溢彩的珍珠串般自动流转,同学们目睹衣片在轨道上自动转向、精准停靠,机械臂根据云端指令抓取不同部件,如同交响乐团指挥般协调有序。而智能裁床使废料率从人工时代的20%骤降至3%以下。这让同学们意识到这不仅是设备升级,更是生产范式的颠覆——从"流水线标准化"转向"数据驱动柔性化"。未来服装厂或许不需要裁剪车间,所有工序都在智能系统中完成预判与执行。


校企对话启新思:产学研融合的育人探索

在交流环节中,同学们与讲解员进行了互动。对巴鲁特的企业文化、市场定位和发展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讲解员分享了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与端与生产端的实时协同,使订单响应速度大幅提升。

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售后服务,其每件产品上都有特定的编号。售后人员根据这些“身份证”以便对消费者提出的产品问题做出及时的反应。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不仅了解了麻、棉、桑蚕丝的千年演变展陈,还见证了智能化机器对纺织的助力。这场实践将思政教育从理论延伸至产业链,激励同学们以创新思维助力传统产业升级。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