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聚国内语言专家 为专业学科建设把脉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文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陈林汉、教育部教指委秘书长冯光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庄智象、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开宝、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联盟理事长薛家宝、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雍和明等十余位国内语言学专家,来我校为英语类专业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把脉。
6月15日下午,我校邀请十余位国内语言学专家,召开了英语类专业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高层咨询会。学校校长徐真华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我校副校长叶兴国主持。
徐真华对我校情况做了简要的介绍。他提出,我校致力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突出“外语+”的战略并制定了15年打造中国民办大学的建设目标。
英语学院余卫华教授对我校现阶段的英语专业类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解释,同时介绍了我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以及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情况。
薛家宝建议我校在英语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学分的设置方面要和学校的特色相结合,并相对性的减少商务英语合成班的学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分配时间。商务英语和成班和普通班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区别不够明显,建议加大对合成班建设的力度。
冯光武建议,英语类专业的学科建设要以“国标”为原则、门槛,进行分类培养、分类就业,并强调了学校找准自身定位的重要性。“英语专业旨在通识,翻译专业旨在跨语言,商务英语旨在应用。”他建议我校在这三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重点体现其差异性而非共同性。
胡开宝具体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英语专业的未来前景。他指出,这三类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并与当地商务企业的需求相结合,重点关注对语言本身的研究,走越秀的特色道路,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
庄智象认为现在英语类专业普遍存在着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他建议我校首先应思考自身的办学目标和方向,再考虑绍兴本地的未来发展趋势并重点培养学校的自身特色。同时,也要加强文化比较,采用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比较方法研究不同文化系统的类同和差异,找出共同规律。除此之外,学校的培养方案要最终落实到人才的品质上,包括学生和师资队伍的领军人才。
贾文键认为目前我校的这三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还需要进行改善,应该要体现独特性。“在面对新的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时,要利用新技术改善课程资源,可以尝试远程教学,打破时间、地点的资源限制。”他说道。
陈林汉认为应将低年级学生的学时和高年级学生学时进行区分,并将英语类学科建设与地方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多利用外国优秀资源引进国外优秀课程与国外优秀大学进行交流。
其他专家或从宏观顶层设计、或从具体细节对我校英语类专业的学科建设提出不少建议,针对我校英语类专业献言献策,对我校英语类专业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起到重大帮助。
图/朱佳渝 傅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