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年助教篇: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 有效助推教师发展

发布者:赵乾坤发布时间:2018-06-13浏览次数:216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学校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围绕建设中国民办高校“双一流”的愿景目标,贯彻“重点发展、重点投入、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对师资队伍建设优先投入”。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紧密围绕作风建设年学校中心工作,从教师终生发展,学校未来发展的这个角度来谋划怎么样做好中心的工作,怎么样推进教师提升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三个导向”,设计教师发展体系

坚持需求导向。学校的需求是什么?学生的需求是什么?以此来关照教师的需求是什么。

坚持问题导向。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之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哪些问题?新进的教师存在哪些问题?老教师存在哪些问题?中青年教师存在哪些问题?

坚持效果导向。我们希望教师获得什么培训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教师取得这些成果?如何知道教师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教师发展中心设计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需求问卷,从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教育教学基本知识、教师职业发展相关知识、教学技能、科研学术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六个模块68个问题组织问卷调查,全校有199位教师参与作答。从调查中了解到,我校教师对本专业发展动态、教学技能、科研方法、信息技术运用等有强烈的学习需求,也让我们对教师的需求也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为培训项目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发展中心始终坚持“三个导向”,积极构建“全方位、多维度、层次化”教师发展培养体系。

——针对新入职教师实施教学技能培养计划。通过岗前培训、教学基本技能培训、青年教师助教制,系统化培养教师教学基本功,助力站稳讲台,成长为合格教师。

 ——针对中青年教师实施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建立五年一周期每年不少于72学时的教师培训制度,通过专题课程培训、专题研修班、听课、公开课、教学沙龙、访学进修、创业导师培育等,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助力成长为优秀教师。

——针对优秀教师实施教学名师成长计划。通过评选优秀教师、青年骨干、资助优秀教师到国境外培训等,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助力成长为教学名师。

二、以“三化”为要求,实施教师发展培训项目

在过去的一年中,教师发展中心以“培训项目系统化、活动设计精细化、队伍建设专业化”为要求,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发展工作,助力教师发展。

1.以新入职教师为重点,做好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工作

启动第五期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工作,为我校24位青年教师及时安排导师,做好师徒结对、导师聘任仪式等工作;召开中期交流会,扎实推进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工作。

2.通过工作坊和专题讲座形式,有序开展青年教师研习营

本期青年教师研习营相继开展了“新教师核心教学素养工作坊”、“课堂奥秘探寻工作坊”和“微格教学设计与演练---BTC工作坊”,从教学设计与备课、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与反思等方面为新教师做了系统的培训。邀请专家做了《有效申报科研课题》、《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等专题讲座。邀请了浙江省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组特等奖获得者吕佳翼老师来校作教学示范与分享,让青年教师树立课堂教学标杆,扎扎实实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和讲授,并及时反思,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帮助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教师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教学基本功和科研能力,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3.围绕“混合式教学改革”,开展系列培训

为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邀请了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作《互联网+环境下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报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韩锡斌教授作《高校混合式教学系统化研究与实践》报告,对全体教师宣传动员,开启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讨班”

组织教师参加混合式教学在线课程学习,有127位教师不同程度自发参与线上课程学习,最后有28位教师完成教学设计作业。召开“混合教学课程设计与建设研讨会”,首都师范大学朱永海研究员作《混合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设计》专题报告,教师参与讨论和互动、交流。

组织教师参加“新时代背景下深化混合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的“第三十九届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

依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邀请专家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基于移动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工作坊

4.系统设计,持续开展教育信息技术专题培训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了以“微课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制作”为主题的教育信息技术系列培训。

举办“微课制作与SPOC建课工作坊”,邀请校外专家团队通过集中和分组演练,与教师交流微课设计与制作方法,分享优质的SPOC、微课建课案例。

承办“2017年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深化微课设计理念和制作技能学习。

组织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平台使用培训,推进学校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

组织“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培训,帮助教师掌握PPT制作与美化的技巧。

组织智慧教室使用培训,保障教师顺利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

组织教师参加浙江省微课教学大赛启动会,听取微课教学专题报告。

组织学校微课教学比赛,邀请专家对微课视频作面对面的点评和反馈,择优推荐参见浙江省微课大赛。

5.以问题为导向,定期开展教学沙龙工作

为促进我校教师开展教学交流、分享成功经验与先进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素养,教师发展中心以午餐会/下午茶的形式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如“Learner Centered Classroom Teaching(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守望与沉淀:谈谈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趣味性课堂创建”、“出国研修经验分享”、“如何上好一堂理论课”等,引起了老师的关注和积极参与,老师们在分享中提升、在学习中成长。

6.以赛代训,有效助推优秀教师发展

通过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设计比赛、选拔教师参加浙江省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聚焦课堂,关爱学生,提升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通过微课教学比赛,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系列比赛打磨,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各专业骨干教师。

三、教师发展培训之影响

在过去的一年中,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各类培训、讲座和工作坊16场,教学沙龙7场,全校有1000余人次参与中心组织的活动就,接受在绍兄弟高校教师参加培训50多人次。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受训老师的感受吧:

西语学院陈洁琼老师说: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至今,孟筱敏导师对于我教授的课程给予我很大的指导,特别是法语语音训练与法语演讲比赛,除了每周会有1-3次过来听课,课后也会解答我在授课方面的疑问,并对我上课的内容及方式提出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让我在授课上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中文学院王永芳说:

去年此时,我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及憧憬,走上了大学教师这一工作岗位。在兴奋、激动的同时,我又隐隐约约有些许不安:刚迈出校园生活的我,能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老师这种角色转换吗?刚毕业,我懂得的东西还不多,知道的东西还太少,经验也还不足,与“一名优秀老师”的距离还太大。在我为此迷茫、惶恐、不安、困惑之际,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为我的成长与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我有幸进入了第五期青年教师培训班,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培训,这些培训令我受益匪浅。一年的时光很快地过去了,我也由一位青涩的初出校园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培训即将结束之际,我感慨良多,特做出如下总结:

留学生教育学院金舒云说:

除了徐老师的指导,教师发展中心对于提高我们教师技能,也煞费苦心,前后安排了新教师核心素养研修工作坊、课堂奥秘探究工作坊、教师PPT的设计与制作讲座、浙江省青年教师技能比赛获奖老师教学示范与分享会、微格教学工作坊等一系列提高教师技能的活动,我也都积极参加,并且获益匪浅。从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到PPT制作,进而到具体的教学中的导入、课堂教学,再到反思,对于这所有的环节,在教师发展中心安排的培训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非常实用。当然,学习之外,也收获了友谊,认识了许多其他学院的老师,大家互相交流,也增益良多。

网络传播学院胡秋芬老师说:

参加BTC工作坊我的感受可以用这样两个关键词来形容:收获、感恩。BTC工作坊的主题为“微格教学设计与演练”,整个培训过程围绕课堂教学的六项主要技能Bridging(导入)、Teaching(讲授、演示、提问、互动)和Concluding(总结)展开。首先培训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课堂教学设计与技能的完美呈现,整个培训过程目标明确,培训过程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培训教师结我校青年老师们所授课程,带领着一起探究,启发老师们思考。其次,培训过程应用了PPT、板书、视频、便利贴、挂纸等多种演示媒体,手机抢答、小组讨论、实践操作、个人教学演练汇报、教师评价等多维互动方式并用,培训课堂自始自终充满活力。最后,深深感动我的是我校教师发展中心、武汉轻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们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匠心工作精神,为了青年教师们的成长、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快乐扎实地学到干货, 她们都牺牲了自己周末、中午、晚上的很多休息时间,培训过程中更是服务周全、细致入微。

东方语言学院李粉仙老师说:

我是2017年9月入职于越秀东方语言学院泰语系的一名青年教师,来到越秀后,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教师发展中心为青年教师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常常从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一系列的优秀讲座和培训活动,从多方面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岗位工作、站稳讲台。对我而言,2018年5月11-12日,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特邀武汉轻工大学教师培训团队的四位教师专家来到我校开展题为“微格教学设计与演练—BTC工作坊”的培训。本次培训要求参训教师在认真撰写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紧扣所制定的课程目标,围绕课堂教学中导入、讲授、演示、提问、互动和总结六项教学技能的讲解,完成微型教学设计表,并自觉设计10分钟内的微型教学课程,然后分组进行实操、演练和评价反馈。期间让老师们以小组海报设计、思维导图展示、分组教学实操演练、纸质反馈与书面反馈评价等形式呈现。两天的培训日程安排合理得当,每个环节紧密相连,培训活动开展十分顺利

“基于移动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工作坊”的教师感言(节选):

1.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的具体操作以及指导,体会了李老师做混合课堂的经验,干货满满;

2.自己正在尝试的内容得到及时的学习,对混合式教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且也增强了实力运用的信心;

3.获得了一些制作视频的方法,掌握了网络教学的一些方法,对于外语教学的混合课堂设计有了新的理解;

4.这次工作坊活动举办非常成功,收获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混合式教学方法。我参加过不少类似的活动,但教师们这么热烈地谈论交流还是第一次,培训的美女老师们都非常棒!非常感谢主办方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5.教学设计的完整流程,教学的思路,软件方法;

6.开阔视野,通过实践操作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信息大爆炸,作为越秀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才能为越秀美好明天做出贡献。

7.不但学习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而且作为学生亲身实践了混合式教学,对该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8.Camtasia的使用对于推进教学技术的提升非常有帮助,觉得翻转没那么难,但录制个好的还是难的;

9.以前知道翻转课堂,但是从没像这次这么直观的感受,作为学生来体会一把反转课堂,对于混合课堂和翻转课堂有了更直接的认识,也会试着去尝试这样的授课方式。非常满意。

通过教师努力,我校教师在浙江省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1项一等奖,3项优秀奖;在2017年浙江省微课教学比赛中获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在2017年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成果评比中获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教师发展中心在2017年浙江省微课教学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等飞到一定高度后,真正的风也就来了!老师们,奔跑吧,直到自己成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