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的交流碰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4-08浏览次数:29

语言与文化的交流碰撞

2017年全国外语人才培养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我校开幕

 

201748日,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主办,博鱼体育西方语言学院和英语学院承办的全国外语人才培养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博鱼体育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开幕。

此次研讨会围绕中外文化未来走向、中外文学和文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等议题展开,为进一步推动语言文化教学工作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方向。

我校费君清教授,绍兴市社科联副主席叶红军,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王守仁,南京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会长程爱民,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吴笛,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聂珍钊,联合国中文部主任何勇博士以及绍兴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杨军等全国知名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西方语言学院院长宋学智主持。

费君清致开幕辞,他强调,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的时代下,文化具有愈来愈突出的地位和作用,语言是国家开展涉外工作和相关研究的关键支撑,并发出作为外语类人才培养的高校,需认真研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和自身条件,拓展专业外延、改革课程体系、创新办学模式,与时俱进地创新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呼吁。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完善世界文化发展的国际方案,正在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这既是经济战略,也是文化战略。”叶红军讲道,要有计划地开设相关语种,加强对传播对象的语言研究。他希望,我校能够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标和总趋势,以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为教育教学目标,继续推进中华文化更快地走出去、走进去。

吴笛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文化在对外传播的同时,还应该树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学术思想,坚定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民族立场,推进我国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通过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面向世界的学术环境和行之有效的中国文化交流,重塑中国文化的伟大形象。将文化的对外传播看成是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和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折射。

程爱民在致辞中表示,现在是我们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机遇期。我们如今正面临内容选择问题、人才问题、途径和角度问题、对相关国家国情缺乏了解的问题和“一带一路 ”战略的适应问题五大挑战。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而世界文化则具有普遍性。文化“走出去”作为我国大力发展文化的技术工程和战略保障,需要我们投入较大精力去研究,任重而道远。

本次研讨会以如何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开展行之有效的语言文化教学和研究工作为主旨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学者互相交换意见,共同致力于培养优秀外语人才培养和推动中国文化更好的“走出去”。

应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还有来自美国、现任南京大学教授的Professor Leonard Neidorf 和来自立陶宛、现任南京大学教授的Professor Julius Vaitkevicius。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外国语学院的院长或学科负责人也应邀参加研讨会。

 

/大学生传媒中心王雨婷、何懿、章银惠、陆佳燕、胡晗

摄/大学生传媒中心程湉、程怡霏、杨雅淇、储雯倩、陈文青、余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