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我校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福贵教授进行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指导专题讲座。讲座由朱文斌副校长主持,科研处负责人、各学院科研(副)院长、校级及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方向带头人和科研、学科秘书,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教师,各学院(部)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专题讲座。张福贵教授的专题指导深刻解读了目前国家社科项目评选的基本要求、阶段特点、发展趋势等问题,并就国家社科项目申报的研究方向、选题角度、研究基础,以及科研中直面的申报指南、学术观点等事项给予我校教师中肯建议。
图为报告会现场
专题讲座中,张福贵教授谈到了三个问题。第一:如何选题。他指出,教师可将立项选题和自己未来科研方向以及学院专业特色建设相结合,寻找学科发展空间与学术研究空隙,将局限变为特色,使特色化为优势。虽然当下前沿学术问题中学术与政治缺一不可,但是要正确看待学术与政治热点,注意避免追逐无独到见解的热点议题,规避滥用令人疑惑的流行语词,力求以开创性研究思路与真诚的话语表达配合热点议题。
第二:如何突显特色。他指出,“人的思考能力不在于你想多少问题,而在于你怎样想问题”,在科研中切忌重复基本理论,应当开拓思维,大胆探索,勇于提出独具创造性、挑战性、叛逆性的观点。针对重大问题的选题角度,可“小题大做”,挖掘论题的深度与新意。
第三:如何保持研究基础的连续性。张福贵教授认为,课题的生长来源于前期成果,前期成果不在量多,而在于连续性,是申报项目的研究基础。他强调,要将国家社科项目申报作为科研建设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使之成为长期努力的路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科研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图为张福贵教授作报告
最后,现场教师们踊跃提问,气氛热烈,获益良多。针对教师们的提问,张福贵教授对科研团队、申报课题归属、申报指南等内容一一作了解答。
张福贵教授的专题指导别开生面,最后,朱文斌副校长对指导会进行总结,他指出,张教授对国家社科项目申报的阶段特点和发展趋势把握十分精准,对做好项目申报的解析和指导也很到位和中肯,并鼓励我校教师抓住机遇,开拓眼界,科学选题,精深研究,努力在国家社科项目申报上取得突破,为学校的科研建设添砖加瓦、多作贡献。
图为报告会现场
——科研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