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学校在镜湖校区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会议室举行聘任仪式,聘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刘勇教授为我校“稽山讲座学者”。执行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詹文都为刘勇教授颁发聘书,副校长朱文斌主持聘任仪式,学校相关部(处)负责人、镜湖校区各学院师生代表参加聘任仪式。
图为詹文都向刘勇教授(右)颁发聘书
刘勇,江苏南京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郭沫若研究会、老舍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新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课程教授、香港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在俄罗斯、德国、英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韩国、台湾等多个国家与地区讲学和文化考察,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数十种;研究成果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
聘任仪式上,詹文都代表学校对刘勇教授的“加盟”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刘勇教授是我校“稽山讲座学者”中第一个长江学者,他的到来一定会为越秀的建设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
刘勇教授说,越秀这几年在人文社科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越秀”二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专家认可。“很高兴加入越秀这个大家庭,我为正式成为一名越秀人而感到自豪,愿意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作出最大的努力。”
聘任仪式后,刘勇教授为师生们作了题为《增强研究的对话意识,多出有影响的学术成果》的专题讲座。他指出,要产出更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一是要对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问题有积极而敏锐的参与意识;二是要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三是要对权威学术成果既要承接,又要敢于提出质疑;四是要保持做学问的正确态度,要多看书,多学习,真正确立研究意识,加强有效交流,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他指出,搞学术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五是要对地方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发出声音,提出建议,要去策划、去思考。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