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5-16浏览次数:31

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13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当代文学文化地理与域外空间的拓展问题

 

514日上午,由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博鱼体育承办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当代文学文化地理与域外空间的拓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镜湖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3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相关学术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探讨。

图为朱文斌代表学校致辞

此次研讨会也被列为浙江省社科联第三届学术年会分论坛。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吴秀明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主编陈光炜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刘勇教授,浙江省社科联学会处处长王三炼,《文艺理论研究》杂志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殷国明教授,绍兴市社科联副主席柳巨波,绍兴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马炜,我校副校长朱文斌教授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我校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家思教授主持开幕式。

朱文斌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希望以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为契机,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及各位专家学者能在科学研究、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等方面给越秀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图为吴秀明教授致辞

吴秀明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考虑到承办单位博鱼体育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的特色和优势,确定了此次会议的关键词为“空间”,在空间前面加上“域外”两字,则是意味着我们应将视野和目光投向大陆以外的跨区域、跨文化,甚至是跨语言的第三文化空间。

马炜、柳巨波、王三炼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图为专家发言

开幕式后,7位学者围绕主题在大会上作了学术发言。中国人民大学程光炜教授从史料发掘讲述了主题:“重返八十年代”;北京师范大学刘勇教授分析了现当代文学融通互动的学理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殷国明教授就“现当代文学批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浙江财经大学周宝欣教授从“天下”与“列国”剖析了中国文学古今演进的空间逻辑;杭州师范大学刘克敌教授谈了中文网络玄幻文学,表达了“在另一空间翱翔”的观点;我校朱文斌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乡愁”衍变;宁波大学胡苏珍教授从《今天》的研究中,讲述了海外诗歌创作的文化空间。

浙江大学姚晓雷教授主持大会发言环节,温州大学孙良好教授对上述7位专家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图为专家分组讨论

当天下午,与会专家就“当代文学文化的域外传播与华文文学研究”、“文化地理学视域下的当代文学与思潮流派研究”、“ 当代重要作家作品研究”、“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思潮 ”四个议题开展了分组讨论。

研讨会上还举行了博硕研究生论坛,8名博士研究生就各自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发言,与会专家当场作了一一点评。

图为开幕式现场

我校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近年来发展迅速,现有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言文学两个校级特色专业,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100人,自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0人,有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专家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151人才工程”1人、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1人、省级劳动模范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拥有校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文化创新团队1个,市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1个。学院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提升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确立了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与文学思潮研究和戏剧文学与文化研究三个方向为重点,建立了华文文学与华人文化研究中心、戏剧影视文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月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主持或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5项、省部级社科规划课题10余项。

图为与会嘉宾合影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负责人表示,通过承办此次学术研讨会,我校教师与各位专家共同关注、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学术前沿和研究动态,并就学术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学习借鉴,不但收获了学术新知,更收获了学术友谊,对促进学院的学科发展、教师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林君君  陈园进/文,大学生传媒中心:程湉、张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