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来我校作专题讲座
——论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
5月4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教授应邀来访我校,为老师们作了“论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的专题讲座。王文斌教授是英汉语研究专家,研究成果丰富,他在讲座中深刻分析了我国目前语言研究的基本情况、语言的重要性、英汉语的本质差异,并就外语教学、新形势下外语研究的发展空间、如何探索外语研究新命题谈了自己的见解。
副校长朱文斌主持专题讲座;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负责人,英语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副院长、大学外语部主任、副主任及上述学院(部)教师代表聆听了专题讲座。
图为王文斌教授作报告
讲座中,王文斌教授以国内外开设外语课程数量对比、越战时美军境遇等事例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的新形势下,语言作为融合发展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王文斌教授感慨,他的研究源于对3个问题的思考:词类与语法、双语(母语与目标语)比较、研究新意。谈及我国语言研究现状,王文斌教授提出,应建立适应本民族语言研究的理论自信,加强语言研究建设。在外语教学中,要注重研究语言的内涵,传授深度的语言知识,而非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搏一时之趣。以英汉语中的“同情、电话、霓虹灯、吉普车”等词为例,王文斌教授围绕语言的独特个性,结合民族思维与英汉语的关联,深入剖析了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他认为,汉语是空间性语言,具有离散性、块状性、可逆性的特点;英语是时间性语言,具有延续性、勾连性、不可逆性的特点。此外,王文斌教授还指出,当前我国语言研究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新的研究命题亟待发掘。
图为报告会现场
王文斌教授的专题讲座别开生面,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都获益良多。最后,朱文斌对专题讲座进行总结,感谢王文斌教授带来的这一场学术盛宴。同时,他鼓励我校教师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突破自我,积极思考与探索,挖掘语言研究新命题,开拓语言研究新路径,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人才,打造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推动我校语言研究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科研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