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平/图)
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夯实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
——记博鱼体育的办学实践
——去年12月16日—18日,我校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9个外语语种专业的95名大学生志愿者助力全球瞩目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为大会的新闻宣传、VIP贵宾一对一接待、酒店餐饮、嘉宾接送站等提供外语翻译。学生们扎实的外语功底、良好的沟通应变能力受到了包括俄罗斯梅德韦杰夫总理在内的众多重要嘉宾和大会主办方的一次次点赞。
——2016年9月即将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上,我校成为杭州地区以外唯一两所为G20峰会提供志愿服务的指定高校之一,届时将有50名学生全程参与G20峰会的志愿服务工作。
这是我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成效的一次生动展现。
——2015年,我校成功获得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年两获国家社科基金,这在全国民办高校中极为罕见,使我校成为全国获此项目数量最多的民办高校和浙江省唯一获此项目的民办高校。同年,15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成功立项,使我校的科研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在全国民办高校中位居前列。为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校的国际化办学实践在2013年、2014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年度报告》中的显示是,在浙江省同类院校国际化总体水平排名中,连续两年名列第一。
——学校连续实现“招生就业两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7%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根据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数据,在“浙江省高校2013届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和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满意度排名位于全省33所普通本科院校的第2位;连续十年超计划完成招生任务,新生报到率均在95%以上,本科招生录取分数线逐年提升。
——2015年,学校被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高校。
——去年5月,浙江省委夏宝龙书记在我校调研时指出:“越秀很有活力,学校的办学目标很清晰,办学思路很明确,祝愿今后在创新、特色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发展得越来越好”。
这些是我校办学35年来在始终坚持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之路上所结成果的一个个缩影,也是学校在打造中国民办大学卓越品牌、建设一流民办大学征程中的一次次成功接力。
强化制度和机制保障,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我校1981年创建,从中专办学起步,2001年跨入高职办学行列,2008年4月顺利升格成为本科院校,完成了办学水平和层次提升的一次关键性跨越,短短二十余年成功实现了“三级跳”式的大踏步发展,势头迅猛。
如今面对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常态化竞争,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十分清楚,要在几近残酷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坚持制度创新,深化管理改革,创新打造一个集公办的规范性和民办的灵活性于一体的具有越秀特色、符合民办大学发展要求的一流的内部治理体系,在强化学校制度和机制保障中,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治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为此,学校在“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始终坚持‘集体领导、规范办学、校长(执行校长)负责、专家治校、民主管理’”的领导与决策机制的大框架下,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构建了“6+6+6”的管理体制,即,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构建了领导体制机制、领导与决策机制、学术权力运行机制、民主参与和监督机制、学生自主管理机制、社会联系与合作机制六大内部治理机制;按照内涵建设的要求,探索完善了人才培养机制、学科发展与科研管理机制、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人才队伍建设与选人用人机制、财力与后勤保障机制、平安校园建设机制六大内涵发展机制;围绕完善民办大学治理体系和学校建设发展中心工作,构建了组织建设机制、参与决策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党员发展和管理机制、党组织和党员评价机制、保证监督机制的六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创新实施了“两标一考”工作,全面实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对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学生工作等学校各项工作实行绩效评价考核,从而逐步实现了“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内涵发展、从行政话语权主导向学术话语权引领”的两个转变。
为巩固教学中心地位,学校单独成立了质量管理办公室,广泛开展“优质课堂创建年”、“学科专业建设年”、“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年”、“教学质量提升年”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等活动,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工作例会等制度。
这一系列深入推进制度建设的有效举措,确保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提升和办学的正确方向。
优化教育教学生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含金量
学校领导经常到教学工作第一线调研,到课堂听课,在了解教学基本状态,听取师生的意见和要求;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在每年的全校教师大会等重要会议上,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提出相应的要求措施,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这成为学校升本以来的一个铁律和规矩。
面对民办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常态,学校领导坚信,民办高校要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除了顺势而为迎合时代潮流、高屋建瓴地设计上层建筑,关键在于坚持创新引领,推进内涵发展,走差异化分类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切实打造和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品牌。
在越秀,“12345”SPT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已深入人心。这一人才培养体系,即追求一个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个体系(以品德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三个融合(外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本土教育和境外教育的有效融合),四个协同(校校、校地、校企和国际协同),五种能力(外语应用、专业实践、就业创业、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个人才培养体系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越秀人”前十年跨越式发展成果的转化,并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一种激发创新的能量,也是我校坚持创新引领、推进特色发展、深化内涵建设的一个“制胜法宝”,并在每一个层面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载体作为支撑,环环相扣,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含金量——
围绕“一个目标”、“二个体系”的总纲领,学校的具体做法是:
——在融合发展上,全面推进“外语+”战略,通过实施“外语+专业方向”、外语+非外语专业、英语+专业方向、英语+非通用外语专业、非外语+外语”等复合交叉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既熟练掌握外语又精通专业;通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手段改革等举措,深入推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通过走出去学习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进国外系列课程和相关教材、加强外籍教师和有留学背景教师的引进力度、有计划地开展学生长短期交换学习、国外实习等举措,深入推进本土教育与境外教育的有效融合。
——在协同发展上,已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12所国内高校开展了学生短期交流学习、教师访学、课程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有效合作;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绍兴市宣传部门等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行业学会在产学研基地建设、合作共建项目、合作就业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建立了15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家合作开设企业前沿课程,实施了“百名企业家进课堂和百名教师进企业”的“双百计划”,设置了“企业管理前沿”等78门校企合作课程,在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办学的开放式联合培养机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59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2+2”、“3+1”、短期留学、海外实习等形式多样的中外合作模式。
在越秀,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把教学与教研、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已成为老师们的一种共识和行动自觉。仅2015年,全校共立项市级以上各类教学改革项目38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省哲社项目8项,省社科联学术著作资助项目1项,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项。
这一系列项目的成功立项,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科研和教研水平,更重要的是这些科研、教研成果在专业建设、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得以有效实施,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坚强支撑。
当前学校开设的23个本科专业,包括涵盖10个外语语种的12个外语专业和11个经济、管理、艺术类专业,全部为应用型专业,已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为重点,以文学学科专业为主干,以经济类、管理类、新闻传播类、艺术类专业为支撑的多学科专业相互交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通过做实做深上述环节的具体工作,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创新思政教育载体,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引领力
在多年的探索积累中,我校找到了以“大学生教官队”和“社区义工”两大载体为主干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新模式。
大学生教官队成立于2009年2月,把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根植于越秀校园,把“军魂”育人作为拓展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新途径,现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标杆。每年,学校都会从大一、大二学生中挑选出一批优秀学生加入大学生教官队,通过艰苦的日常训练和严格考核,承担每年的新生军训任务。除了日常训练,绝大部分教官队员还担任了低年级班级的班主任助理角色,与所在班的学弟学妹们经常有交流。在校园中,教官队员们所起到的“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朋辈教育”作用正不断显现。2014年学校被浙江省军区教导大队授予全省唯一一个“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大学生教官培训中心”。
今年5月,夏宝龙书记在视察我校时观摩了教官队的操练后,希望学校要把这支队伍建设好,发挥队员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与教官队一样,我校的“社区义工”工作也做得有神有色。大学生义工绝不是“花拳绣腿”, 从2008年以来,每一位越秀学子在校园内都会接受专业的义工理论和实践课程。学校通过课程教学、常态化机制建设和项目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深入持久的义工活动,着力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乐于奉献的精神,有效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实现了实践育人的培养目标。从2013年开始,由我校主办的“绍台大学生义工文化交流活动”连续两年被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列为年度重点交流项目。到2015年底,我校在志愿服务领域已获得省、市级先进集体奖30余项,先进个人奖200余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时间累积达到100万小时以上。志愿服务工作已经成为我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载体和特色品牌。
当前,学校正运用互联网时代的融合优势,还将“思政教育+学生自我认知和世界探索、人职匹配等”作为政治人文素养为学生“补钙”,广泛传递了“越秀”的正能量。比如在刚刚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我校95名志愿者的阵容实力受到中外嘉宾朋友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35年砥砺前行,35年孜孜不倦。学校在致力于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正阔步前行、越走越宽,教育教学质量、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工作、国际合作交流均取得了实质性的大幅提升。
如今,学校在改革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正以“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为契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秉承“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立足平凡、追求卓越”的信念,以规范治校、特色办学、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为基本思路,坚持创新引领,推进特色发展,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施“外语+”战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全面强化国际化特色,全面推进“两标一考”工作。全校上下正以打造中国民办大学卓越品牌、建设一流民办大学和“百年越秀”为目标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用更加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坚守教育理想,拥抱改革变化,力争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新星。
——陈园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