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真华与党校学员谈理想信念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5-26浏览次数:12

徐真华与党校学员谈理想信念

勉励大家要立足平凡,追求卓越,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理想信念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动力,是从思想层面指导我们发展的方向盘、指南针,没有理想的人往往走不远,也难以成大器。”525日晚上,校长徐真华给学校第二十八期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主题为《坚持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与学员们谈理想信念,谈成长路径,强调青年学生要培养自己的理想信念,要有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规划好自己的发展生涯,立足平凡,追求卓越,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在奋斗中书写自己的青春辉煌。

图为徐真华在讲课中

学校党委副书记施文妹主持报告,稽山校区260余名党校学员和20余名辅导员聆听报告。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徐真华从《子贡问政》中记载的关于孔子与其弟子子贡的对话引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强调信仰在国家及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紧接着,徐真华引用《解放战争》、《长征》、《朝鲜战争》等书籍中大量真实发生的具体事例,如红军长征为什么会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定的人类近10个世纪以来发生的100件大事之一,如当代很多青年甚至外国人重走长征路,感受当年长征路上信仰的力量,如红军师长陈树湘被捕后视死如归的壮烈,再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整晚坚守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阻击美军等事例,强调战士们之所以有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是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等一大批革命志士当年抛头颅、洒热血,也是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让革命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把一个8000万的大党凝聚起来,还是信仰的力量。

图为党课现场

谈及青年学子如何成长成才,徐真华从美国、欧洲以及国内一些知名大学对教育理念、办学追求、价值判断、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实践这一大背景展开阐述,殷切期望大学生们要确立好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大学期间掌握一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宽阔的视野,具备一定的领导素养和协调能力,熟悉国际相关领域的规则与惯例,熟悉国际礼仪,做一个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同时对社会、对生命、对生活、对他人有责任、有担当的高素质、负责任的公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必须给自己订立一个目标,一个规划。”徐真华和学员们分享了美国哈佛大学对大学生群体关于目标引领的一项跟踪调查情况,以此说明目标和规划在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他还和学员们分享了中国惠普前总裁孙振耀先生谈工作和生活的感悟及体会,勉励大家要立足平凡,追求卓越,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图为学员认真听课

“立足平凡,重在为争取远大目标而付出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普普通通的劳动,培养起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德和人格;追求卓越,就需要我们努力培育并塑造自己的品质,比如国际视野、全球意识,比如如何对待合作与竞争,如何处理创新与守规等。”徐真华语重心长地对学员说。他希望每一位青年学子要不断在学习中、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不断在人生旅途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用崇高的信仰,坚定的意志,强健的体魄,理性的分析批判和富有创新精神的思维能力,引导自己走向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彼岸。

                                                ——陈园进/文,傅建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