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数智赋能 文脉赓续: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召开AIGC与中文专业融合发展研讨会

发布者:吴一凡发布时间:2025-04-17浏览次数:10

4月16日上午,“智能时代下AIGC与中文专业共建与创新”研讨会在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学院党委王海红书记主持。

来自长三角(浙江)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席秘书长邱凌啸、浙江工商大学企业赋能中心主任郝志辉、齐悟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鲁智宇、校友企业墨客文化(浙江)有限公司,墨门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剑浩、高管李媛等业内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与中文专业发展的融合,展开深入探讨。

 会议伊始,学院院长刘家思致欢迎辞,详细介绍学院发展历程及专业学科建设成果,就“2+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多年来与“互联网”技术和AI技术的融入情况效果,他强调在智能时代探索中文专业转型的重要性,他期望各位专家就AI技术如何进一步深度融入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如何与AI行业进一步深度协作,畅所欲言,发表高见,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出谋献策。

在主题报告环节,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了“2+X”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合和运用 “互联网+”和AI技术的举措及其先进性,同时,他们各自就大会主题做了精彩的发言。

邱凌啸秘书长系统阐述AIGC技术发展现状,重点解析Manus多模态AI系统的创新应用,并指出中文专业在文化算法驱动产品等领域的前景。郝志辉主任结合企业实践经验,提出"行业专家+AI技术"的内容生产新模式。

鲁智宇则强调中文专业教师需加强新技术学习,提升人机协作能力。校友企业代表谢剑浩指出AI在情感表达和文化理解上的局限性,呼吁强化人文素养教育。李媛认为校企合作可以帮助人工智能技术和中文专业更好地融合发展。

随后的校企对话环节,中文系丁太勰主任分享了将AI工具融入教学的创新举措,如利用视频生成软件为经典古籍赋予新活力。汉语国际教育系周怡副主任认为应培养学生掌握AI基础技能,提升未来职场竞争力。

会议期间举行了隆重的行业导师聘任仪式,刘家思院长为邱凌啸等5位企业专家颁发行业导师聘书。双方计划共建实训培养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此次研讨会为智能时代深化中文专业“2+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会者一致认为,通过校企协同创新,能够培养兼具人文底蕴与AI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有机融合。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供稿

浙ICP备05014601号 电话:0575-89172457、0575-89114457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群贤中路2801号(镜湖校区) 会稽路428号(稽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