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在维多利亚湖流域开展生态系统恢复示范,助力非洲构建绿色长城

发布者:陈以发布时间:2025-04-20浏览次数:10


近日,我校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非洲合作战略,派遣中心兼职研究员楼一平博士,赴非洲大湖区开展我校与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实施的“非洲维多利亚湖流域树----作物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构建“示范项目,推进湖区流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助力构建非洲绿色长城,为当地生态治理与绿色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越秀力量。

本次项目活动以肯尼亚维多利亚湖恩佐河流域为重点区域,围绕流域生态修复、竹产业发展和社区能力建设三大目标,科学推进一系列系统性示范活动:

一、河岸生态修复与技术培训和项目实施

项目团队与当地的BUCAWRUA流域管理协会及生态保护专家共同开展河岸生态修复行动,重点推广马来甜龙竹、香根草、田菁、农作物(大豆、土豆、木薯等品种)复合种植技术,构建护岸固土的“树----作物”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活动由肯尼亚生态专家Christian Makokho 与楼一平博士联合指导,现场教授土地准备、种植技术和后期管理要点,帮助社区成员理解上述植物在防止水土流失、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方面的多重效益,介绍竹林的高生态和经济价值。

二、提升社区竹苗繁育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组深入湖区社区苗圃,带领来自社区和政府部门的 35 名学员(含20名社区培训师)开展竹苗繁育专项培训。目标是在 4 月底前培育出 2500 株竹苗及 2000 株本地树种幼苗,并实现对竹笋的可持续采收与培育。参与者不仅学习竹子无性繁殖和苗圃建设技术,还亲自操作练习,为后续的生态系统构建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推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与社区经济赋能

Sigiri 竹林基地,团队向 30 名社区成员讲授竹林可持续采伐与利用技术,规范竹笋采收与加工标准,强化社区对竹林管理的科学认知和操作技术,帮助社区提升竹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

四、建设沿恩佐河岸3公里生态复合系统

项目核心活动之一,是在我校大湖区研究中心生态专家团队带领下,组织社区成员沿恩佐河岸种植“树----作物”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大家齐心协力,挖坑、种植竹子与香根草鹅等苗木。同时在清理出的 60-100米宽土地带种植多样化农林作物。在一周时间内建成了连续 3 公里的复合农林种植示范带,不仅有助于示范了流域生态修复技术和实践,还将为当地社区创造绿色产业增收的新路径。

五、增强社区竹林可持续管理能力

Sigiri 竹林内,通过现场培训和实践操作,提升社区成员对竹林资源合理利用的意识与能力,推动竹林成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楼一平博士表示:“通过本次实地指导与技术推广,项目不仅为非洲维多利亚湖流域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实用的中国经验,还有效激发了当地社区参与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本项目与肯尼亚国家15亿株树木造林计划密切配合,用中国经验助力建设非洲绿色长城”。

此次项目活动充分体现了博鱼体育积极拓展国际科研合作、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担当。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将继续深化与非洲伙伴的合作,围绕流域生态修复、社区减贫与绿色产业发展,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越秀智慧。


图/文 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

浙ICP备05014601号 电话:0575-89172457、0575-89114457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群贤中路2801号(镜湖校区) 会稽路428号(稽山校区)